电池在线

新能源汽车继续放心为消费添“砝码”-世界杯2022怎么买球


2022-10-06 11:32:43    来源:我爱电车网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也带动了整体汽车市场的回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接近1/4,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如何营造安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环境,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

市场地位显著提高。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不断增长的月度销量数据就是市场火爆的最好证明。”谈及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中汽协副总工程师徐海东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受诸多因素影响,今年车市出现较大波动,直到8月底才实现正增长。相比之下,进入高速发展轨道的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86万辆,同比增长1.1倍。2021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52.1万辆,今年前8个月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今年年初,中汽协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由于市场表现超预期,业界对今年新能源汽车充满期待。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可能突破600万辆。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100万辆,预计今年内达到1300万辆的目标。

一边是整体车市下行,一边是屡创新高的新能源车市场。一增一减之间,凸显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使得各大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投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车企已有超过100款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新能源汽车投放数量远超往年同期。

长期观察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汽车企业把消费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布局的基础和战略选择方向。如今,在电动化发展的浪潮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汽车品牌,都将新能源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抱新能源汽车不再是摆在车企面前的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必考题。”他直言不讳地说。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

当时业内也引起了新能源汽车能否如期实现目标的争议。如今,不到两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已经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升至28%。预计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这一数字将很快超过30%。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伟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公开表示,今年将大概率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目标。

10多年过去了,从市场边缘到主流,汽车市场见证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

纳入汽车“三包”。

202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由于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品类,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保修、售后等相关规定仍参照传统燃油汽车产品执行。这样一来,由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认定缺乏标准,无法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纳入相应的保护范围。

这意味着,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车辆关键零部件质量出现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最终可能由消费者承担。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针对这一现象,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新版汽车“三包”),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正式纳入。

具体来看,新版汽车“三包”新增新能源汽车相关条款,包括: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作为与发动机、变速器并列的家用汽车主要部件,纳入免费更换范围;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特殊零部件的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货条款等。

此外,针对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新版“三包”在免费退换条款中纳入了动力电池起火的情况。家用汽车产品自“三包”生效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3000公里内(以先到者为准)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动力电池起火等问题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

崔东树说,有了新版的steam

车“三包”的实施,新能源车产品质量问题有法可依,让消费者清楚权益边界,对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加强建设安全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不时发生的新能源车安全问题,时刻透支着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信任度。

  应急管理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车火灾出现640起,同比上升32%。新能源车的火灾风险总体高于传统燃油车。

  为提升新能源车的质量安全水平,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效能等方面综合提升新能源车整体安全水平,为新能源车创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意见》指出,车企要明确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统筹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

  作为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质量直接决定着新能源车的整车品质和安全性。从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可以看出,无论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自燃,还是充电过程中着火,都或多或少与动力电池质量有着联系。《意见》明确要求车企制定并持续完善产品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加强产品在线和下线检测,强化供应商管理并鼓励其积极配合开放必要的数据协议,与电池供应商开展设计协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新能源车安全体系建设,始终是发展新能源车的重中之重。去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3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特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与此同时,财政部、工信部等还将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引导纳入2022年新能源补贴新政中,增加了“健全新能源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的规定,要求落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缺陷调查及主动召回,并要求加快建立车辆事故报告制度,对于隐瞒事故信息、不配合调查的,视情节轻重暂停或取消涉事车型补贴资格。

  崔东树表示,无论汽车市场如何演变,安全始终是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所有汽车产品应具备的基础保障,这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车企产品研发时的重中之重。对于车企来说,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新能源车,也是赢得市场信任的根本所在。

延伸阅读